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节 (第3/8页)
出入无时,动静不一,变化无常。只要与事物交接,私心欲念即生,喜怒哀乐爱恶欲等七情之妄,随感而发,终日难以安静,处在私心的烦恼苦海之中。 ??修道之人,全在此处用功夫,要分明白。时刻要以静制动,以阳制阴,以正制邪,绝不能让私欲之阴我胜于阳我,不能助假我欺侮真我。而是我之真心定要战胜一切妄恶,使体内六贼归顺,邪魔臣伏。真正做到了真性作主,以无驭有,一切处之泰然,神性活活泼泼,方可谓之“天门开阖能为雌”。总之,治心身应当像雌牝之安静柔弱。治事应变,和而不唱,便是身中的无为美境。 ??【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】 ??如果说“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”,是说在调神养胎阶段,不能不守雌静养;而今阳神已成充壮,脱离凡体,冲开天门,上薄霄汉,其气势何等壮观!到此性成果圆,心如明镜,心若止水,明朗朗的天,活泼泼的地,凡知觉之识神,皆化为空明之元神。前知后晓,烛照无遗,明明白白,四达而不昧。自性之光常寂而常照,却又无寂照之心;常明而常觉,却绝无无明之想。物来毕照,明镜高悬,不漏遗一物,不染一尘。其所作所为,皆是以“无为”为本,以有为“为用”。无所不知,天下皆明明了了;无所不用,用则寂然不动。故“无为而无不为”也。 ??心渊纯净,不被情染,性海圆明,不为物牵。真性光明朗朗,犹如日月当空,照遍天下八极之外,彰布于十方太空。辉辉煌煌,无处不明,无处不照;无事不知,无所不能。此即谓之“明白四达”。具备了“知不知”与天门常开阖的最高境界,才能做到“明白四达”,无所不知。这就是圣人的“知不知”,“为不为”,垂拱而治的德伟基业。从表面看起来,虽然都是入世而治的君主,但在实际上却是超越世俗的圣哲超人。因此才能护佑万邦,安养群生,造福天下。 ??人若是真明白者,就是先天大智慧、真知宇宙大真理的大聪明,而绝非世人所学的后天所知,也不是耳目所识的巧伪小聪明。心中内光慧照,灵台无物无尘,谓之“明”;心之本体素存空虚,无一丝阴霾(mái)遮蔽;洞晓天下万物万事,没有任何后天痕迹,可谓之“白”。虚能生明,静能生白。虚静明白者,方可谓之“明白四达”。 ??“能无知乎”,“无知”二字,就是没有后天情识欲念,湛然纯一,静而生妙。此句是太上反问我等后代子孙:你们能放下后天人心的欲念情识吗?真正做到了,就能对宇宙真理、人生真谛而“明白四达”。人心本性,原本虚明,洁白无疵。只因坠(zhui)入尘世以后,本性被世俗物欲污染,被私心妄念遮盖,所以不能还其本来之明白,而跌入后天之昏暗。惟圣人虚静圆明,不为世间功名利禄所牵,不以智识聪明为用。见如无见,闻若无闻,无欲无为,心常处在一片空明境界,感之则通,叩之则应。虽所知无穷,其功无量,则又终日如愚;看似无知,而却无所不知。无不知出自无知。先天与后天合一,智观与慧观合明。身在尘中不染尘,身处有为却无为。出有入无,有无相间,执中而处,故能常知满天下,常自由出入于显隐两态的多维空间世界,为天下众生谋大利益。 ??【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】 ??“生之畜之”,“生”者,育也。“畜”者,养也。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,圣人以道德慈养万民。天地造化雕刻万物之形,养育万物之体,皆是自自然然,未曾以有心而化生,亦没有以私心而施德,更没有造化万物而据为私有。万物依赖道而生,皆是天地“有而不有”的道性使然。 ??圣人体天地父母之心而教养百姓,兴万利以利养民生,何尝有图报之心?立教以复民之德性,何尝有居功之念?圣人皆是因物付物。虽万化万施,无不出于自然,无心而行道,无为而布德。故曰“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。” ??智者除心不除事,昧者除事不除心。人若能天门常开,地户永闭,明白四达,则体内之真炁自能生之畜之,为之长之。一盏生命之灯,自能长久光明,不仅照亮自己,而且要为众生照明。修真不是为自己,而是要在成道之后,赤子舍己,奉献众生,生命的价值才有意义。 ??从前一位先辈在禅定中,看见三棵果树(桔子、扬桃、芒果)长满了果实,每颗都呈黄熟,并发出光芒。待到瓜熟蒂落时,突然一颗颗落地。此时树叶摇幌不已,并异口同声地说:“我们轻松了,不再挂碍拖累了。”一会儿树叶也全部脱落,又听到三棵树一齐欢呼道:“现在无叶(业)一身轻!不必日夜负担了!”醒后,他恍然大悟:三棵树即儒释道,他们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,虽然树枝大小不一,但共同愿望都是开花结果,以供养众生食用。这种济世利人、毫无私心的精神,正是仙佛圣真的化身。瓜熟蒂落之后,又落叶归根,回复本来面目。此例正寓意着修真人不可固执,不可贪妄,应当像三棵果树那样,顺其自然,各尽本份。生之畜之,开花结果,皆是为了利人,丝毫未有为自己享受之意。 ??果树的生长结实,毫不利己、专门利人的精神,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凡无私利,即